文/图/谈寒皎
派出所名称: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梁溪分局南禅寺派出所。
建所时间:1949年5月4日。
辖区概况:派出所辖区位于无锡老城南隅、古运河畔,面积5.2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138个居民小区、16家市区级重点单位,实有人口6.2万人,暂住人口1.3万人,其中包括国家4A级景区南长街、千年古刹南禅寺,以及大小商铺2000余家,每年游客3000万人次。
警力配备:现有民警35人、辅警29人。
荣誉:一级公安派出所。2019年获评“无锡市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所队”,2022年获评“无锡最美基层警队”,2023年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2023年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4年获评全市公安机关“四强”党支部。先后荣获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4次、集体嘉奖2次。
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梁溪分局南禅寺派出所坐落于无锡老城区南门头上、旖旎秀丽的运河之畔,历经多次变迁与合并,至今已有76年历史。辖区的南长街素有“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之美称,是百姓心中一张“尽江南、最无锡”的城市名片,也是无锡打造新时代文化名城的标志性窗口。辖区具有景区客流多、老旧小区多、娱乐场所多、治安管理复杂的“三多一杂”特点。
近年来,南禅寺派出所深入践行“一盘棋”“一条心”“一家人”工作理念,将景区作为落实“派出所主防”的重要阵地,以深耕“枫桥式”旅游警务、打造新时代“平安景区”为目标,全力深化“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在“微”字上做文章、“精”字上下功夫,创新基层融治新模式,不断推动“人在景中游、警在身边守、平安促发展”的愿景落地落实,被辖区群众誉为“金乡邻”。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联盟签约仪式现场

所长带队开展夜市巡逻

社区民警走访辖区住户

民警获赠锦旗
党建引领“微治理”,“红色引擎”激活治理动能
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最大优势,推进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业已成为新时代破解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南禅寺派出所始终坚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主动协调各类基层党组织,有效整合地区红色资源,将组织体系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化组织优势为治理优势。
——建强景区“红色阵地”。“警务蓝”携手“古韵红”开展党建联建,将党建元素与公安精神、历史文化融合。依托南长街景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江南水文化禀赋,以“红旗号”游船为载体、“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袁愔等先进形象为代表,创建串联“南书房”、无锡机关工委旧址两大党建特色阵地,古窑博物馆、祝大椿故居两个文化旅游景点的“千年运河、百年初心”红色教育专线,以实境课堂形式增强党建学习教育体验感,为游客精心打造锡城“党建会客厅”,构建了“红色教育+文化传承+忠诚警魂”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了具有无锡特色的基层党建阵地标杆。
——凝聚企业“红色力量”。以创建“锡城红警、运河卫士”党建品牌为目标,发挥“党建+”引领聚合效应,主动加强与辖区一汽锡柴、朝阳集团、古运河文旅公司、南长街教育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沟通会商,充分达成工作共识,签署互联共建协议,探索实践“组织联建促聚合、平安联创促稳定、服务联动促满意、内涵联拓促活力”的“四联四促”党建工作法,健全完善定期走访、线上联络、驻企警务、助企专员等工作制度,全力畅通法治营商环境诉求“绿色通道”,拉动组建“医线联盟”“守未花开”“红枫义警”等多支党员先锋护卫队,推动形成警企联动、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联管联控的社会治安治理新体系和维护平安稳定新格局。
——构建社区“红色矩阵”。紧密把握辖区老龄人口众多的实际情况,将唤醒社区居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红色记忆作为推进“党建+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社区党建阵地建设,全面掀起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蓬勃热情。以谈渡桥社区、塘南社区为试点,联动街道党工委创新打造社区红色健身步道、红色演播室、廉洁文化园、宣誓广场、网格支部驿站等红色打卡地。同时,积极助力承接公益创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残疾人之家、青少年工作站等,充分挖掘身边见义勇为、帮扶群众、志愿服务等党建“热源”,全面弘扬社会正能量,展示先锋模范,不断夯实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党建“一子落”,治理“满盘活”。
警地联动“微团队”,“网格绣花”精绘善治图景
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理念,南禅寺派出所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不断拓展警地联动“朋友圈”,组建专业化、多元化、立体化群防群治队伍,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警景联动”,提升安全指数。南长街景区为无锡老城厢文商旅一体化融合的开放式景区,依运河岸线上的老宅而设,古屋老宅、桥梁小巷众多,原住民与游客混居。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打造“警景联动”品牌,创造性提出景区“1355”融合治理体系:成立一个景区警务工作站,优化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协商服务三项机制,完善与政、景、城、街、商五方联动,落实安全保卫、消防监管、应急救援、风险管控和服务保障五项任务,将“单兵作战”变为“攥指成拳”,确保景区治安大局持续稳定。2024年以来,派出所与各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32次,开展景区联合执法67次,帮助解决游客求助490余人次。
——警民携手,多元化解矛盾。老旧居民区易产生噪音扰民、装修改造、物业管理、拆迁信访等各类矛盾纠纷,南禅寺派出所以社区警务室为中心,建立健全纵向分级的“三级调解”机制,充分吸纳“三老”成员(老党员、老干部、老邻居)以及司法、综治、信访办、法援律师等部门人员,按照“专职+兼职+疏导员”的组织架构配强队伍。第一级小微纠纷,由社区“三老”人员带头开展前端预防、源头化解;第二级复杂纠纷,由派出所做好调解、普法、回访等工作;第三级历史疑难矛盾,派出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推进联合化解。今年以来,派出所依托“三级调解”机制累计调解邻里矛盾30余起,化解率98%以上,矛盾纠纷数量同比下降42%。
——“警新相印”,筑牢监管防线。针对辖区网约房、密室逃脱、寄递、外卖等新业态云集的特点,紧抓准入门槛低、人员素质杂、易滋生违法犯罪等风险要素,派出所聚焦“阵地管控、赋能培育、可为有为”三步走思路,积极探索新业态行业管理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新路径。在常态开展行业及就业人员底数排摸造册基础上,积极发展培育“红盾骑手”新业态网格员队伍,拉动退伍军人、党员、优秀职工等成员加入,邀请进圈入群,同步将城管、住建、文化等部门及街道工作人员拉入群,探索“线上+线下”管理培训、反诈宣传新模式:线上,积极利用微信群推送反诈宣传链接、典型案例;线下,联动商户创新定制反诈矿泉水、反诈房卡等“周边”,同时,充分发挥新业态就业群体“流动哨兵”作用,在日常走街串巷工作中将反诈信息传递给广大居民,并围绕隐患排查、治安线索、纠纷化解等6个方面19个事项建立发现报告事项清单,切实将“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三年来,实现电诈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22.8%、34.5%、41.8%,万人发案数、万人财损数连续三年全区最低。
聚焦群众“微需求”,“民生温度”锻铸平安底色
民生所向,幸福所在。派出所坚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细微处着手,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一件件烟火小事中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主动预防,警网融合吹响社区“平安哨”。派出所全力深化“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切实发挥综合指挥室“大脑”、社区警务队“手脚”、执法办案队“尖刀”和社区网格“触角”作用,辖区10个警务责任区均实行网格化管理,社区民警下沉社区实行“在社区”警务,组建“社区民警—总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微信息员”“融”为一体的社区网格队伍,联合开展有警接警、无警巡逻、情报收集、人口管理、服务群众等工作,通过警网融合“小网格”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深化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让居民时刻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家住谈渡桥社区的李老太已有92岁高龄,网格员走访了解到,其因身体、家庭等原因独居多年且生活困难。社区民警协同网格员主动上门,连续多年坚持每日为老人跑腿买菜、倒垃圾,予以生活上的关心帮助。老太太对派出所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贴心服务深表感激。
——急民所急,挺膺担当跑出破案“加速度”。旅游旺季游客大量涌入,辖区寻人找物、旅游纠纷、街头路面侵财等“小微”警情案件占据了多数。派出所秉持“小案不小视”理念,延伸拓展“警网快融、小案快破、失联快找、服务快办”的“四快”工作机制,以打造“攻防兼备、一警多能”的综合战斗实体为目标,以综合指挥室为龙头,按照图侦、数据7×24小时主动赋能和研判进攻支撑要求组建成立图战、抓捕、处置三支战队,多资源、多手段按需上案,切实提升“小微”警情案件当日闭环处置的能力。
——警随客走,靠前服务推进警民“零距离”。派出所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布局,不断拓展“旅游警务”外延,在景区升级打造“古运河平安驿站”暨见义勇为景区工作站,常态配备茶水点心、爱心座椅、充电宝、雨伞、推车轮椅等用品,供游客免费使用、租借。同时,以驿站为阵地积极举办“砺警讲堂”“平安打卡”等警民互动项目,联动古运河文旅集团创新推出反诈、抵制黄赌毒、防盗等主题文创奖品,游客参与反诈答题、消防演练、平安志愿活动即可获得,通过在地化互动和服务,推动打造“民警就是导游、队伍就是风景、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守护”的旅游警务新模式。
编辑:派出所工作----石虹